【智库专访】传递“两会”声音 对话全国政协委员钟章队教授
发布时间:2025-03-13

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二级教授、我国轨道交通通信领域的权威专家钟章队教授,接受了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库、首都高端智库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及北京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的专访,就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多式联运发展、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等热点问题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为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交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罗宇、助理研究员李婉莹参与采访。

图片

【人物简介】

钟章队,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IEEE Fellow,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宽带移动信息通信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铁路GSM-R首席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完成10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中国图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导师奖;成果在青藏、大秦重载、高速等铁路工程中广泛应用;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500多篇,授权专利10项;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贡献奖、成就奖;是中国无线电协会常务理事,国家铁路局重大科技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铁道学会通信信号分会、重载委员会委员,铁路通信专委会主任, 2020年最美铁道科技工作者,铁道学报第7届、8届编委,中兴通讯杂志编委,物联网学报编委。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钟章队教授接受智库专访

采访人:钟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轨道交通通信领域的权威专家,我们期待您从顶层设计和国际视野等维度分享真知灼见。今天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深化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您认为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

钟章队:我觉得首先是大部制改革,因为我们国家上一轮的改革已经将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快递等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上层汇聚到交通运输部,但在底层和中层,综合交通的治理体系仍未完全打通。传统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快递是分开的,目前需要通过大部制改革,从上至下构建一个一体化的治理结构,以更好地体现综合交通的治理方式。

第二个关键的问题是构建新质生产力,就是适合于交通,特别是综合交通发展和需要的一个新的生产力,这个非常关键。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世界领跑的位置,这种新质生产力具有颠覆性进步、颠覆性作用,需要我们自己来打造,这种新质生产力一旦形成以后,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要跟上。例如,我们目前正在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铁路、C929、大型海上游轮,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性核心装备和基础设施。还有一些今年特别受欢迎、民众迫切需求的旅游专列和旅游列车等,是能解决、满足银发经济需求的项目。

采访人:谢谢钟教授!当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本年度的政协会议,您觉得有关交通运输领域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钟章队:我觉得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一带一路”得到了总理报告的高度认可。的确,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已经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和运输链。目前,其影响力已广泛覆盖多个国家,特别是对于我国连接欧亚两大洲的东西南北中各地区,起到了促进经济和内需增长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之后,我国的对外需求依然保持强劲,中欧班列和一带一路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西部陆海通道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极为重大,特别是在推动中国与东亚、南亚等国家的深入合作与融合方面,其作用尤为突出。然而,陆海通道及大型交通网络的建设仍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正专注于平陆运河和一系列关键铁路的建设工作。这些项目一旦竣工,将对长江经济带西部沿海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换言之,我们将能够构建第三个主要的海上通道,这不仅将增强长江经济带的活力,还将对北方700多个大型经济中心产生积极的辐射效应。此外,若能与我们现有的路桥网络相衔接,其综合效应将远超简单的叠加,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甚至大于三、大于四的局面。这样一个宏伟的格局,对于路桥通道、综合交通而言,特别是对于中老铁路的发展,将极为有利。未来,我们还将建设第二条、第三条乃至更多的铁路,以进一步促进西南西部的经济大开发,加大开发力度。

第三,一个至关重要的印象是物流成本问题。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然偏高,去年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了14%多一点。即便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产业结构不一样,但后者大多控制在10%以内作为制造业和产业大国,这一状况无疑会影响我国产业布局和发展。因此,国家亟需采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而物流成本的核心在于综合交通运输成本。在货运领域,多式联运是综合交通运输的关键。国家期望通过大力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强化综合交通体系。此外,还需优化货运体系,提升快捷运输能力,确保其与大型制造业物流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等有机衔接,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样一来,我们的交通物流大动脉、大血液便能与整个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形成源源不断的造血功能。这正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期待和强调的一项重要任务。

采访人:谢谢您的回答。如您所说,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和产业大国。当前,平陆运河、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及中老铁路等“一带一路”项目,都在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涵盖了“公转铁”、“铁转水”、“陆海联运”、“河海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这些通道的构建,是我国对外出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您认为我国在多式联运的发展中还存在哪些差距?我们又该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呢?

钟章队:我们国家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面,实际上走了一条与欧美国家不完全相同的道路。欧美国家通常先发展水运,待水路发达后,再依次发展铁路、公路和民航。而我国,尤其在1949年解放以后,水路、铁路、公路和民航几乎是同步推进的。与他们的先后顺序不同,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并行,初期必须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逐步解决“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发展并非简单的先后关系,而是多时点并进的模式。

作为一个大国,我们无法等待线性顺序的发展。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与国外不同,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亟需解决“一票难求”、“一厢难求”、“一车难求”的困境。当前,货运方面最重要的是解决多时点运输问题,客运方面则需提供差异化服务。尽管客运网络已初步形成,但仍未能很好地满足多样化、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这方面需加大力度改进。具体到货运物流,当前最关键的是解决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问题。这种衔接需借助现代化手段,如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构建一个综合、高质量的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和高端化,以提升“一票制”、“一单制”、“一车制”的服务水平。此外,物流系统和交通系统作为大物流的核心部分,需切实加强。针对我国特色和优势,应加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使供应链体系和物流体系与产业链深度对接,主动满足企业、物流中心、消费中心和商贸中心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还需在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和高端化等方面加大供给侧的改革力度,提升交通综合交通运输的供给能力,进而拉动需求端的增长。

采访人:谢谢您,您刚才提到的包括“一单制”、“一箱制”、“一车制”等,它们的关键词都是“一”,即统一。近来,许多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都强调要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大市场,您认为这个大市场应该如何构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发力呢?

钟章队:这个大市场,首先我认为不能存在壁垒。在管理和制度方面,必须形成统一的规则,这是前提条件。也就是说,标准规范要与管理制度相统一,管理方式也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文件支持或指导性意见。此外,大市场还需要配备统一的装备,以便在技术和生产力层面形成稳定的供给体系。从需求侧来看,我们也应建立一套同向发力、共同遵循的需求牵引体系。

总的来说,大市场既要开放又要规范,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市场主体才能共同参与,不受约束地形成完整的要素体系,尤其是数据要素。当前,物流和运输大市场中,信息沟通至关重要,而数据是其核心要素,也是我国的第五大要素。特别是在快递行业,半小时送达服务在大城市中已实现,这背后涉及一整套数据链条。许多平台和软件的应用也让老百姓感到非常便捷。虽然这在城市内是小市场,但放眼全国,我们已将快递服务做到极致。对于大宗货物和其他现代化物流,我们也需达到同样水平。在服务体系方面,我们还需跟进,构建面向大市场的服务体系。

采访人:感谢钟教授的深度解析。您围绕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多式联运发展、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多方面提出的针对性建议,为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参考。期待您的团队在智能铁路与通信等各个交通运输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助力交通强国建设。